新闻资讯

科技“穿针”织密城市生命线

发布时间:2023-10-07

姑苏区构建道路、桥梁、危旧房屋等领域立体化监测网络—— 

城市燃气、桥梁、供水、排水、供热、电力、综合管廊等,作为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、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。近日,姑苏区住建委以场景应用为依托,以科技“穿针”,整体建立“城市生命线”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,构建道路、桥梁、危旧房屋、城市内涝等领域立体化监测网络,织密城市生命线。

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刻不容缓

前天,工作人员对曹胡徐巷87号建筑的使用现状、保存现状、结构类型、结构本体受力及风险特征进行全方位探勘和分析,并依据“一栋一方案”的原则,设计了该危旧房屋建筑的倾斜、沉降监测点位,完成了传感器设备安装及联网建设,设定房屋的四级预警阈值,成功将房屋的安全情况纳入保护监测。

今年5月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工作,提升各个城市对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。住建部提出,要建立城市体检机制,将城市体检作为城市更新的前提,依据城市体检结果,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统筹推动城市更新工作。

作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作的试点建设区域,目前,姑苏区城市生命线建设主要涵盖道路塌陷、桥梁倒塌、危旧房屋、城市内涝、燃气爆炸五个场景。“城市基础设施的风险隐患,主要体现在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。伴随城市化高速发展,很多地下的管网设施、建筑已经处于老化阶段,存在内在风险。台风、暴雨等气候因素以及生活过程中更多的用电、用气还会引发一些外在隐患。因此,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刻不容缓。”姑苏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。

摸清家底实现全天候“健康检查”

如何让每一座桥梁、每一条道路、每一幢危旧房屋在城市生命线“一张图”里皆有其精准对应的身份认证,并实现全天候的“健康检查”?

姑苏区依照“充分利用已有数据,新增现状数据”的原则,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手段,开展资料收集,并结合现场勘查、调查走访等形式摸清现状,科学评估风险,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,目前已编制完成《道路塌陷及桥梁倒塌风险场景风险评估报告》和《桥梁倒塌场景监测方案》,为开展道桥检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。

在道路方面,姑苏区住建委根据辖区160条重点道路的风险评估情况,选择53条(段)塌陷隐患风险较高的道路进行地质雷达普查检测;在桥梁方面,姑苏区选择人民桥、石湖大桥、寒山桥等6座桥梁作为试点区域;在危旧房屋方面,工作人员通过现状踏勘,已完成10处建筑的现场影像数据采集,实现8处房屋的实景三维模型生产,并制定出“一栋一方案”的设计稿;在城市内涝方面,姑苏区住建委已完成内涝高风险区域巡查、存量监测设备巡查和增量监测设备点位布设实地勘察,完成传感器部署方案设计。

推动“以治为主”向“以防为主”转变

传感器、探地雷达法等“黑科技”可以让城市生命线的隐患无处藏身。姑苏区采用“探地雷达法”对城市重点道路进行普查检测,对潜在的隐患进行识别、分析、预测评估。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技术对160条道路、6座桥梁、10处城市内涝点、10处危旧房屋等场景的环境、结构响应、结构变化等要素全方位监测。

姑苏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针对城市生命线采用智能化手段,助力传统人工巡查向“人防+物防+技防”智慧防控的转变,实现“以治为主”向“以防为主”的转变。“那些隐藏着的细节,最能展现一座城市的‘功力’。我们有序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,以实时感知监测、信息化技术为媒介,助推‘行业监管-风险预测-综合研判-应急处置’工作机制形成,同步探索城市生命线工程与CIM+智慧住建、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等多平台端数据协同共享,助力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试点建设项目的‘姑苏样板’。”

来源:苏州日报


Copyright © 北京科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
  • 参会登记
  • 赞助登记